2019年光伏行業穩步推進下半年將迎來市場拐點!
按照《國家能源局關(guan) 於(yu) 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guan) 事項的通知》和《關(guan) 於(yu) 2019年戶用光伏項目信息公布和報送有關(guan) 事項的通知》關(guan) 於(yu) 戶用光伏項目管理有關(guan) 要求,根據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電網企業(ye) 報送信息,經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梳理統計,全國共有30個(ge) 省份報送了戶用光伏項目信息。截至2019年6月底,可納入2019年國家財政補貼規模戶用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為(wei) 222.69萬(wan) 千瓦,其中:《通知》印發(5月28日)前建成並網項目175.28萬(wan) 千瓦,《通知》印發後新建並網項目47.41萬(wan) 千瓦。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上半年國內(nei) 3.2mm鍍膜光伏玻璃均價(jia) 為(wei) 25.57元/平米,同比下降10.4%,其中一季度均價(jia) 同比下降18.6%、二季度均價(jia) 同比下降1.1%。6月開始,均價(jia) 已呈現同比正增長( 6.4%),去年高基數影響正逐步消除。截至目前,主流企業(ye) 合同訂單飽滿,龍頭庫存曆史低位,市場對8月價(jia) 格存上漲預期。
一、國內(nei) 光伏發電行業(ye) 概況
1 月 18 日,國家能源局發布 2018 年電力工業(ye) 統計數據。2018 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 68449 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 8.5%。分產(chan) 業(ye) 看,第一產(chan) 業(ye) 用電量 728 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 9.8%;第二產(chan) 業(ye) 用電量 47235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 7.2%;第三產(chan) 業(ye) 用電量 10801 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 12.7%;城鄉(xiang) 居民生活用電量 9685 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 10.4%。截至 2018 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 19.0 億(yi) 千瓦,同比增長 6.5%。其中並網太陽能發電 1.7 億(yi) 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 9.2%。2018 年,全國 6000 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wei) 3862 小時,同比增加 73 小時。並網太陽能發電 4473 萬(wan) 千瓦。
傳(chuan) 統市場基礎好,新興(xing) 市場崛起,2019 年裝機 120GW 以上
一直以來,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和歐洲五大市場幾乎占據了全球新增裝機總量的 90%,2017年五大市場的裝機容量超過 80GW。根據數據谘詢機構的統計和預測,五大市場的裝機量在未來三年仍將保持平穩上升趨勢,新興(xing) 市場則將加速崛起,成為(wei) 全球裝機量增長的主要來源。
上圖可以看出,我國裝機容量市場份額總體(ti) 在逐漸提升,在2017年市場容量份額達到頂峰約50%左右,後續幾年中開始有所回落,但基本可以控製在30%以上。
國內(nei) 市場未來三年的裝機水平仍將維持在 40-50GW 左右的水平,其驅動因素包括有明確指標的地麵電站項目、領跑者項目、扶貧項目以及不受指標限製的平價(jia) 上網項目。2018 年“531 新政”導致光伏行業(ye) 在一夜之間墜入寒冬,即便如此,2018 年國內(nei) 裝機總量預計仍將超過 40GW,同比下降約 20%,其中分布式項目占比超過一半。隨著行業(ye) 政策邊際好轉,預計 2019 年光伏裝機容量將穩定在 40-50GW 左右,2020 年隨著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平價(jia) 上網項目規模有望增加。
從(cong) 補貼角度來看,2018年我國分布式補貼標準僅(jin) 下降0.05元/KWh,而組件成本小浮下降即可可覆蓋分布式電站運營損失。對於(yu) 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以及村級扶貧電站的補貼仍然維持不變。預計在光伏扶貧、分布式等的拉動下,我國2018年光伏裝機量仍有保障。隨著光伏發電係統成本的不斷下降,光伏發電有望在2020年左右迎來平價(jia) 上網時代,我國光伏裝機市場有望取得持續的快速發展。而從(cong) 國外市場來看,印度市場在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達到9GW,連續三年實現光伏新增裝機的翻倍增長,但從(cong) 累計裝機量來看,仍然隻有20GW左右,距離印度提出的到2022年累計裝機100GW的目標,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目前的係統成本下,部分光照條件較好的新興(xing) 地區光伏發電經濟性已超過傳(chuan) 統燃煤發電。平價(jia) 上網時代的來臨(lin) ,全球光伏裝機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光伏用矽需求將成為(wei) 拉動工業(ye) 矽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二、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鏈
1、 產(chan) 業(ye) 概況
光伏產(chan) 業(ye) 鏈包括上遊:矽料的采集,矽片、矽棒、矽錠的生產(chan) ;中遊:光伏電池和組件的製作;下遊:光伏電站係統的集成與(yu) 運營。國內(nei) 最初靠電池和組件起家,由於(yu) 進入門檻低,造成了大量企業(ye) 湧入。當時的特點可以概括為(wei) 三頭在外,即上遊矽片、矽料靠進口,下遊組件靠出口,關(guan) 鍵的技術和設備也靠國外。
隨著近幾年國內(nei) 光伏行業(ye) 的快速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鏈逐漸向兩(liang) 頭延伸,現在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光伏產(chan) 業(ye) 鏈。目前,行業(ye) 已到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引領全球技術進步的階段:由於(yu) 光伏行業(ye) 的核心是將太陽能轉化為(wei) 電能,所以如果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進而達到完全平價(jia) 上網,就必須要在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產(chan) 業(ye) 鏈上實現技術革新,以達到提質增效的規模化應用。
行業(ye) 上遊發展狀況對本行業(ye) 的影響直接體(ti) 現在行業(ye) 整體(ti) 生產(chan) 成本上。上遊矽礦石/砂采選及非金屬半導體(ti) 粗加工行業(ye) 的產(chan) 能直接影響光伏產(chan) 業(ye) 的原料供應;上遊產(chan) 業(ye) 的整體(ti) 成本上升,產(chan) 能下降,則光伏產(chan) 業(ye) 的原料緊缺,原料采購成本上升,導致行業(ye) 整體(ti) 成本上升。若最終傳(chuan) 導到光伏產(chan) 業(ye) 的發電端,成本高於(yu) 電價(jia) 收入(包含政府補貼部分),則行業(ye) 整體(ti) 陷入虧(kui) 損,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受到高成本的阻礙;反之上遊產(chan) 能擴張,產(chan) 品供應充足,則光伏產(chan) 業(ye) 整體(ti) 成本下降,利潤率上升,有利於(yu) 行業(ye) 發展。
行業(ye) 下遊發展狀況對本行業(ye) 的影響直接體(ti) 現在行業(ye) 產(chan) 品及服務的最終銷售上。行業(ye) 下遊的終端用電客戶發展狀況持續低迷,則對於(yu) 光伏發電直接需求或整體(ti) 電力需求降低,傳(chuan) 導到光伏發電端則體(ti) 現為(wei) 電站發電消納程度降低,電站發電開工率下降,並進一步傳(chuan) 導到太陽能電池片或光伏組件、矽片等產(chan) 品銷售端,導致光伏產(chan) 品整體(ti) 需求量降低;反之,若下遊用電需求持續上升,對太陽能發電直接用電需求以及電網運營商對各光伏電站購電需求持續增長,向上傳(chuan) 導至太陽能電站即體(ti) 現為(wei) 發電開工率上升,甚至對於(yu) 電站開發建設需求上升,並最終傳(chuan) 導至光伏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端,促進光伏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銷售。
當前我國處於(yu) 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無論在未來用戶直接消費方麵還是在電網運營商采購上,光伏發電都將成為(wei) 下遊行業(ye) 的優(you) 先消費選擇之一。特別在當前東(dong) 部沿海地區分布式光伏電站不斷得到普及的背景下,未來市場對於(yu) 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的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的狀態。同時,經過近幾年上遊晶體(ti) 矽原料粗加工產(chan) 能的充分釋放及合理整合,上遊的成本將長期處於(yu) 下降通道中,因此未來行業(ye) 上下遊的運行都將有利於(yu) 光伏產(chan) 業(ye) 的長期、穩定發展。
2、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鏈利潤情況
在產(chan) 業(ye) 鏈利潤方麵,利潤在產(chan) 業(ye) 鏈上如此分配的原因主要由三方麵的特點決(jue) 定,一是產(chan) 能擴產(chan) 周期,矽料擴產(chan) 周期最長,一般長達 18-24 個(ge) 月,而且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因此擴產(chan) 周期性最明顯,而組件擴產(chan) 半年即可,矽片和電池片擴產(chan) 速度處於(yu) 中間水平;二是資產(chan) 輕重,從(cong) 上遊往下遊產(chan) 能的投資強度依次降低,相應
2019年光伏行業(ye) 穩步推進下半年將迎來市場拐點!
地折舊成本在總成本裏的占比也逐次下降;三是技術迭代速度,目前多晶矽料的工藝和成本已經比較成熟,技術迭代速度不會(hui) 太快,電池片的迭代速度最快。
上圖可以看出近12年來上遊產(chan) 品占比較大,除2011-2013年以外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外,規模和份額比較穩定,中遊、下遊發展較為(wei) 波動。行業(ye) 總體(ti) 盈利情況取決(jue) 於(yu) 行業(ye) 景氣度,而產(chan) 能周期是利潤分配的主要決(jue) 定因素。從(cong) 行業(ye) 總體(ti) 盈利上看,2006-2010 年上述企業(ye) 的利潤總額從(cong) 14億(yi) 元增長到 150 億(yi) 元,2009 年金融危機的衝(chong) 擊並未改變行業(ye) 總體(ti) 向上的大趨勢。2011-2013 年政策調整導致全行業(ye) 陷入虧(kui) 損,2014 年以後企業(ye) 盈利開始緩慢修複,但盈利能力距離 2011 年的高位相距甚遠。
三、光伏發電器件與(yu) 機遇
1、矽片
2016 年以來,金剛線切片技術的引入,使得矽片非矽成本快速下降,其中切片成本從(cong) 早期的 0.8-0.9 元/片降至 0.4 元/片以下,矽成本下降 22%,矽片綜合成本下降 33%以上。但隨著金剛線技術滲透率趨於(yu) 飽和,矽片成本快速下降的動力不複存在,在可見的時期內(nei) ,矽片降本將進入慢車道,降本動力主要來自管理方麵的精益化。
金剛線革命大幅縮小了單多晶矽片在生產(chan) 成本方麵的差異,從(cong) 而在根本上改變了行業(ye) 格局,由於(yu) 單晶矽片已經牢牢掌握性價(jia) 比的優(you) 勢,預計未來單晶矽片的份額將快速上升。展望 2019 年,由於(yu) 行業(ye) 景氣度將有明顯好轉,單晶份額提升對於(yu) 多晶的壓力相對減輕,預計 2019年單晶矽片出貨量在 70GW 左右,較 2018 年增長 20GW,多晶矽片出貨量約 40-50GW,與(yu) 2018年大體(ti) 持平,矽片行業(ye) 內(nei) 競爭(zheng) 將趨於(yu) 緩和。
2、電池
傳(chuan) 統普通單多晶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每年都在穩步提升,但技術革新的力度並不大,二者的效率差大約為(wei) 1.2-1.5 個(ge) 百分點,並始終保持穩定。近年來以 PERC 技術為(wei) 代表的的高效電池快速崛起,尤其是單晶 PERC 電池能量轉換效率快速提升,並將相對普通多晶電池的效率優(you) 勢拉大到 3 個(ge) 百分點左右。隨著 PERC產(chan) 能快速擴張,2019 年普通單晶電池將逐漸退出市場,主流產(chan) 品序列變為(wei) 普通多晶電池和高效單晶電池。
目前普通單多晶電池價(jia) 差很小,而高效 PERC電池較普通多晶有 0.3 元/W 左右的溢價(jia) ,溢價(jia) 幅度超過 30%,而成本端的差異不超過 0.1 元/W,因此高效單晶電池的超額利潤非常豐(feng) 厚。如果按照多晶矽片 2.05-2.1 元/片的售價(jia) ,每片功率 4.67W,非矽成本 0.3-0.4 元/W 測算,普通多晶電池的毛利率位於(yu) 0-10%之間,高效單晶電池的利潤率則高達 25%以上,即使考慮 2019 年大量單晶 PERC 電池產(chan) 能投放,高效 PERC 與(yu) 普通多晶電池的價(jia) 差收窄至 0.2 元/W,在多晶的盈虧(kui) 平衡線上,PERC 電池仍有 0.2 元/W 左右的毛利潤。因此,在普通多晶電池徹底退出市場之前,高效 PERC 電池將始終享有明顯的超額收益。
在價(jia) 格方麵全球多數地區已實現平價(jia) 上網,進一步降價(jia) 的需求並不強烈,尤其是經過多年下降,組件占光伏係統的成本比重已從(cong) 2010 年的超過 57%降至 2018 年不足 34%,組件後續的需求在於(yu) 進一步提高功率以降低其他係統成本。因此我們(men) 認為(wei) 2019 年產(chan) 品價(jia) 格仍將維持小幅下滑趨勢,利潤率逐步回升至合理水平。
受“531 新政”衝(chong) 擊,2018 年下半年光伏全產(chan) 業(ye) 鏈價(jia) 格出現大幅度下調,目前各環節幾乎都沒有超額收益。在 2019 年行業(ye) 景氣度向上趨勢已十分明確的背景下,光伏產(chan) 業(ye) 鏈總體(ti) 上再出現係統性降價(jia) 的概率較低,建議關(guan) 注成本或者定價(jia) 存在差異化的環節,尤其是這些領域內(nei) 龍頭地位非常穩固的頭部企業(ye) ,我們(men) 認為(wei) 多晶矽和電池組件環節值得挖掘。